时代在不断进步,家长的思想也开始有了转变。
对于家长来说,没有什么比当下学生的教育问题更重要了。
家长们在学生小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,为日后打下基础。
还有很多家长为学生报名兴趣班,让学生们在提前养成兴趣爱好,多一项技能也能多条路。
但说回来,家长最在意的还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情况。
之前,吴勇的“毒教材”事件确实给学生们带来很不好的影响,家长们也殚精竭虑,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”,对学生的教材开始更加关注。
小学家长呼吁,从课本中删除“停车坐爱枫林晚”,老师哭笑不得。
以前学校发的课本和推荐的课外读物,家长几乎不会有任何质疑,甚至连看都不会看就拿给学生学习使用。
如今家长就不敢大意了,无论学校发了什么学习资料,家长都要先看一遍,有问题就第一时间反馈给老师。
家长不光要看插图,就连课文和知识点也要进行检查。
高年级学生的课本难度较大,可能不是所有家长都能看懂,低年级学生的课本,就成了反馈意见扎堆的重灾区。
一位小学生家长,对于语文课本上《山行》一诗有很大意见。
该诗向来脍炙人口,又充满争议。
远上寒山石径斜的“斜”,以前老师教的版本应该读xiá,现在课本却改成了xié。
学生虽然不用特殊记忆了,但是诗句读起来却不押韵了。
第二句“白云生处有人家”也存在两个版本,有人觉得应该是“白云深处”更为妥当,可还有人觉得用“生”更灵动有意境。
该家长呼吁删除的理由却不在于此,而是觉得第三句“停车坐爱枫林晚”,存在谐音容易误导小学生。
老师觉得这个理由实在荒谬,叫人哭笑不得。
语文老师解释,这里的“坐”可以理解成“因为”的意思。
整句意思是停车是因为喜爱枫林在傍晚中的景色,与家长联想的谐音梗没有半点关联。
若因此而不去赏析这首古诗词,着实有些可惜。
学生的课本为了达到精益求精,力求严谨的目标,确实经常会做出修改。
比如《刘胡兰》这篇课文,把100银元改成了100块钱,改变了数量单位,与历史不符,意义也变了。
尤其是一些少见的读音正在被大众化,做学问不应该是少数服从多数,读错的人多了就能掩盖真相?
看上去是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,殊不知也让原有的文学作品变味了,这岂不是违背了教育的初衷?
家长觉得现在学生思想成熟比较早,读到这首诗就在偷笑,小脑瓜里不定在想些什么,还是删除比较好,以免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。
除了《山行》以外,“春宵一刻值千金”、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”等耳熟能详的诗句都遭到家长的炮轰。
家长不解释,语文老师都不知道哪里有问题,要求删除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,只能说家长关心则乱,失了方寸。
只能说真正有问题的并不是课文本身,而是个别家长的思想。就如家长怒怼《中国奇谭》吓哭小学生一样,完全不必理会。
到底什么样的课文应该被删除?人教社删除《傅雷家书》获得认可
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转变,有些课文确实不再适合给学生学习使用。
比如人教社删除了初中名著导读《傅雷家书》,就获得了网友的称赞,大家直呼:删得好。
傅雷的家书本来没打算公开发表,因为其中的教育理念发人深省,才会被选入课本之中。
不过看上去教子有方的傅雷,他的儿子获得公派留学的机会后,竟没有回国发展而是潜逃到英国,这样的行为实在为人不齿,这才是真正能误导学生的行径。
相比之下,有些课文虽然故事发生的背景距离现在已经十分久远,但是其教育意义丝毫不加逊色。
比如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,不仅能学到语文知识,还能获得爱国教育的熏陶,让学生珍惜当下的学习环境。这样的课文不应该被删除,而应该永远保留。
写在最后:
有家长反映,现在中小学课本里鲁迅的文章有所减少,相比之下外国名著入选的越来越多。
若按照这种势头发展,或将动摇民族文化自信,还是应该多让学生了解最原汁原味的古诗词为好。
教材改编主要是为了精益求精,若不能提升教学体验还是不要乱改比较好。
希望相关部门也能加强审核机制,避免再次出现毒插图类似的事件。
家长也不要草木皆兵,严加把关的同时,相信官方相信老师,以免让学生陷入迷茫的境地。
教育制度在不断改进完善,响应的政策也在逐一落实,都是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。
家长们不用过于焦虑,避免关心则乱,要理智看待教材中的问题,为学生“把好关”
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